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中国煤炭报》:多种技能傍身,还有一腔热血——记三十工程处阴湾煤矿项目部电控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崔立军

发布日期:2022-12-30   发布人:李继峰   点击:

近日 ,笔者路过三十工程处阴湾项目部电控创新工作室 ,看到“齐鲁工匠"崔立军正用自己研发的变频器维修实验平台,对煤机软起动控制板进行检修。台灯的光映出他的背影,他弓着身子,熟练地操作着。

今年初,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白庄煤矿资源枯竭关井闭坑。6 月初,崔立军告别了工作多年的矿井,带着绝活绝技 ,不远千里,应聘到三十工程处托管的阴湾煤矿。上岗后,他工作热情依旧,连续降服综合开关模块故障,变频器顽疾等“把门虎",大大减少了设备外委维修次数。

“以前,综采机电控出现故障,一般机电工排查需约6个小时 ,还找不到毛病。来了个崔工匠 ,机电故障秒解除,工效和过去大不一样了。阴湾项目部副经理邓新刚说。

勤学苦练,成为"电控神医”

崔立军也曾是一位电工“小白"。1991年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所从事的采煤机电维修工作。当时 ,他读完了矿上图书室里的专业书籍,还觉得不能够满足学技术的需求 ,就骑着自行车 ,跑遍方圆50公里内的所有书店 ,购买《煤矿电气基础知识》《煤矿电气原理》等专业书籍,并自费订阅了大量电气类的报刊。通过阅读这些报刊 ,他学到了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新工艺等前沿知识。不断地学习钻研 ,夯实了他的专业理论基础。

上班时 ,崔立军把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都记在笔记本上 ,一有空就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下班回家后,他常常一头扎进厚厚的设备修护资料里 ,十几年时间写下了2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啃下了200余本煤矿设备专业书刊。

崔立军不算聪明 ,但他愿意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在工作室 ,他常盯着设备琢磨好几个小时 ,将所学所悟记录在工作笔记上 。晚上,宿舍的灯都熄灭了 ,他按亮床头的台灯,披上外套 ,继续琢磨笔记本上的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立军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成为矿区远近闻名的“电控神医"。井下设备电控出现了疑难杂症,领导都会第一个想到他 ,不论夜半时分,还是冰天雪地 ,都安排他去排查。崔立军到了现场 ,每次都是“手到病除”。

奉献矿山,为企业排忧解难

30年 ,崔立军勤学苦练,工作热情不减。他从跟在师傅身后递螺丝刀的“小电工”,成长为能揽“瓷器活 "的“电控维护大师”,成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还获得了“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享受政府津贴。

崔立军结合维修需要,发明了众多专用工具和维检设备 ,先后获得五项国家专利。为了简化维修流程,崔立军主动请人研发新的电控检修流程。由于当时同行都对综采综掘电控维修的相关信息实行技术封锁,可借鉴的东西太少,最终,经过近 1年时间、200余次的反复实验探索 ,新工艺研发成功。新工艺彻底颠覆了沿用10多年的传统工艺,电控维修时间由原来的5个小时跨越式地缩短到1小时。崔立军结合真空开关接触器容易坏、检修难,设计制作了一套真空接触器检验仪,缩短检修时间 ,降低检修成本,成为检修人喜爱的“检修神器"。

今年6月初,崔立军来到三十工程处阴湾项目部,该处给他“专家级"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重新燃起工作的热情。他用自己累积的雄厚的技术储备 ,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次,综掘机的电控坏了,设备供货方派专家来鉴定。维修费报价是11 万元,需返厂维修。考虑到维修成本较高又耽误生产,项目上把维修的任务安排给崔立军。崔立军通过静态排查和低压测试,最终找到了“病源”,他从旧电气设备上拆下来一个同功能零件换上 ,就这样,没花一分钱,这台电控设备又能正常使用了。

经过崔立军的这次检修 ,领导开始思索:阴湾煤矿是座机械化、现代化的矿井,每年的电气设备维修费很高,如何发挥崔立军的作用呢?

于是,该项目部成立了一个电控创新工作室 ,聘请崔立军为负责人 ,选9名“弱电能手”,拜崔立军为老师。崔立军带着徒弟们,各用其长 ,联合攻关,成绩斐然。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1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及时处理重大疑难故障20余项, 提出合理化建议12条, 累计创效10多万元。

深入现场,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7月初,阴湾项目部 43101 工作面综采机安装了智能化启动装置,这让崔立军激动不已。每个班, 他都深入井下现场,仔细观察、反复研究,加班加点是常态。

崔立军的创新工作室办公桌上 ,除了堆满桌的技术资料 ,还有设备调试时间表,他废寝忘食研究,没有休息一天,生怕耽搁工作。经过他的专注研究, 这套新装置终于正常运转起来,效率提升了,员工操作更便捷。

一天傍晚, 在工作面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崔立军 ,刚洗完澡,来到餐厅吃饭,手机又响了。

“52101连采面连采机无法启动,原因不明 ,马上来现场。"崔立军接到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的电话,又是一个“燃眉之急"。

放下电话 ,崔立军背起工具包,直奔 52101连采面。在现场,他仔细与检修电工交流,了解连采机的"症状”,通过分析 ,判断是连采机电控板出现了问题,但无法准确判断是哪些器件出了问题。崔立军凭着丰富的经验 ,熟练打开控制板 ,从工具包里拿出备用件 ,装上调试,一次成功。随后 ,他把出故障的电控板带上井,立即修好 ,然后放到备用品货架上。

设备出故障 ,是不分上下班的。崔立军常常刚端起饭碗或刚躺在床上, 抢修煤机的电话就来了。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询问煤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状态下出的故障,得到答复后,开始考虑故障会出现在哪个环节,有哪些维修方案可以采用,要带哪些工具和备件。他到现场看到故障,成熟的维修方案就会立刻形成 ,为检修维护赢得了时间。

总结方法,培养技能人才

崔立军刚来阴湾项目部工作时,听说了诞生在三十工程处的闻名全国的“猛虎精神”。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感染激励着他。

崔立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践行“吃苦 、战斗和奉献"精神。他每次处理好煤机故障 ,都要做一个案例 ,把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随时记录下来,举一反三,寻找故障处理改进的方法。他通过摸索,总结出采煤机故障“立军排除法”,能快速找出煤机故障的原因,为排除故障、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 ,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当设备厂家来矿时 ,崔立军邀请专家到创新工作室指导 ,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厂方,让厂家专家把检修知识传授给他。常来常往,彼此建立了技术交流的平台,取得4项创新成果。

崔立军所在的创新工作室,常有来咨询的员工,他都会认真答疑解惑。他利用工余时间 ,开展技术培训。他将自己总结的“立军排除法”,传授给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刮板运输机司机,让更多的人都拥有“绝活"。这些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了,遇到设备出现“症状”,能马上解决,减少“抢修"次数,提高了工效。

“个人的成长 ,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我来到阴湾,领导从吃住行研等各方面 ,安排得都很细致。我别无所长,只有干好工作的一腔热血,我要以百倍的努力,用丰硕的成果回报企业!"崔立军说。


上一条:《中国煤炭报》:工绘“职业蓝图”
下一条:《中国煤炭报》:矿区“高级炭” 退休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