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点提升法”实施以来,三十三工程处宿州中医医院新院项目群党支部不仅贴合工程建设选准课题,更是多角度整合支部建设“工具箱”,在每一项课题实施过程中,有效调动广大干群参与“提升”的积极性,共同促进了项目建设。

结合“每月一主题” 以交流谋提升
今年二季度,该支部针对瓦材落砂、褪色的现象和瓦片脱落问题,将“一点提升法”课题选为“屋面质量提升”,并组织项目班子成员、党员及技术骨干,开展“每月一主题”研讨。
经过实地检查和与项目技术骨干共同开展研讨,支部迅速掌握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得出解决办法,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共同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促进屋面施工质量提升的同时,减少了施工安全隐患。
结合“五个一学习法” 以教学促提升
由于这个项目的墙砌体施工难度大,墙体变形、不垂直的问题经常发生,党支部决定结合“五个一学习法”对墙体砌筑施工开展一点提升。
在“每日一题”“每月一测”的实施上,支部安排专人搜集砌体工程质量及施工做法相关题目,按时发在项目工作群内,并整理汇集成册发给党员和技术人员。
支部将“每周一课”搬进现场,在施工现场对砖砌体施工技术进行实地教学,研讨砌筑方案,对砌体工程施工质量观感、结构尺寸偏差标准要求以及经验做法进行观摩交流。
另外,还通过开展“每周一课”进班组,加强对一线工人的教育培训,进行施工技术知识教学和方案措施交底,让他们心中有标准、有样板,落实“样板制作——样板验收——全面施工”的施工流程,做到无样板不施工。
最终达到构造柱马牙槎留置规范;水平及竖向灰缝饱满度符合规范要求;墙体轴线位置、垂直度、平整度、门窗洞口尺寸偏差、位移较规范要求标准提高10%,墙面整洁,观感良好的效果。
结合“党员责任区” 以监管抓提升
该项目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住院楼2层顶板浇筑出现平整度不够、观感差的问题,为解决这项问题,项目部采取了在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初凝后,通过研磨处理将混凝土毛面磨平,达到光滑平整的效果。
为避免其他作业面出现类似问题,支部把该层面顶板混凝土施工作为样板组织各班组前来观摩,以此为标准“以点带面”推广应用。为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支部对运到工地的每一车混凝土和钢筋进行标号验证和批次塌落度实验,确保混凝土、钢筋质量。在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巡查同时,划分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对自己划分区域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配合项目技术人员严格落实“旁站制”管理,对施工班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报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蜂窝、漏筋及裂缝等缺陷大大减少,混凝土上下层接缝处、楼梯接槎处无错台,观感效果较好。
此外,由于干挂石材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支部根据党员责任区的划分,每日对干挂石材施工质量进行巡查,根据干挂石材施工质量要求高、造型复杂的特点,要求党员责任区的管理上,首先在石材质量上把好关,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对预埋件及后埋件的连接件是幕墙的基础,并在幕墙连接件尺寸和安装质量严加把控,对焊缝做到100%的检验。
结合“党员先锋岗” 以攻关创提升
在工程初期止水帷幕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下存在2—3米厚流沙层,钻杆损坏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进度缓慢。
党支部将改进止水帷幕施工工艺选定为“一点提升法”课题,并组织支部党员翻阅大量技术资料、利用新技术改进施工工艺,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反复多次试验,掌握了水泥浆的配合比和钻杆速度方面的技术,减少钻杆的磨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止水帷幕的施工速度和质量,使止水帷幕施工工期较计划缩短了15天,减少了机械和原材料损耗,节约费用约10万余元。
在施工过程中,支部发现工人对幕墙龙骨进行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渣飞溅,有引起火灾事故的风险。支部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党员进行安全技术攻关,自制了接火斗,避免了火星和焊渣的掉落。自制接火斗可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可反复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幕墙龙骨焊造成的成品、材料破坏及火灾,减少资源浪费,为项目节省材料成本约8万元。自制接火斗也被归纳总结为项目部的“五小”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