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玩手机习惯外放声音,特别影响我学习,我希望调整宿舍,不知道可不可以?”
“矿上已开始为考资格证的员工统一调换公寓,你随时可以到后勤部门办理手续。”
这是综采队员工张峰和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天瑞煤矿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吴磊之间的一段对话。
近两年,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党委针对矿建项目部散、远、偏的特点,在20个项目部全面推广兼职“心理医生”机制。按照员工选、车间审、支部聘的程序,各项目部共选出98名“心理医生”,担任员工身边的思想疏导员。这些兼职“心理医生”就在员工身边,既能解决员工的烦心事,也是和谐矿区的建设者。
从2020年至今,兼职“心理医生”累计协调解决员工生活困难、矛盾纠纷2637起,领衔攻克安全生产难题1426项。
贴近一线服务 关注员工情绪
在朝源煤矿项目部综采队会议室,一面“幸福墙”格外亮眼。
“每天早会前,员工总会面对‘幸福墙’,进行安全宣誓。兼职‘心理医生’看到哪名员工思想有波动,会主动和他聊天,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该队党支部书记周磊说,“我们每天都在高强度地工作,矿工兄弟在环境艰苦的百米井下工作,心理状态一定要稳定,这正是‘心理医生’最关注的。”
据了解,兼职“心理医生”机制是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实施的一个超前管理员工心理模式。“心理医生”必须来自生产一线,对其入职年限、政治面貌、能力素质有明确要求,通过自荐、员工评选、企业聘任产生。
兼职“心理医生”与一线员工密切联系,在日常接触中了解他们的诉求,收集信息,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维护生产经营稳定。同时,通过员工谈话室、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线下载体,实现员工“有纠纷找医生评理,有困难找医生帮忙”,推动和谐矿区建设。
有着30年工龄的杜长华,是三十工程处的一名老党员。自从2021年被何家塔煤矿项目部选聘为首批兼职“心理医生”后,他为不少员工排忧解难,机电工王帅帅就是其中一员。
2021年7月,入职不久的王帅帅提出了离职申请。杜长华从朋友圈里看到相关信息后,主动走到他的身边了解情况。从交流中得知,王帅帅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此后2周的时间,在这位“知心大叔”陪伴下,王帅帅逐渐适应了矿山机电的工作环境,找回了自信,工作效率也有了提升。如今,他已成长为机电组长,并在中煤矿建年度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三名。
“我的心里有情绪时,都会找杜大叔谈心,他总能帮我打消顾虑。克服了初入职时的水土不服,我现在觉得很充实,下班后充充电,朋友很多。”回首往事,王帅帅内心十分感慨。
思想有疙瘩,专人来疏通。据三十工程处党工部部长魏清介绍,该处已通过兼职“心理医生”挽留有离职意向的员工203人。
心往一处聚 助力员工成长
在远离总部的千里之外,各项目部的兼职“心理医生”发挥着情绪稳压器作用。他们在关注员工情绪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员工成长,已成为提升员工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
羿传洋是阴湾煤矿的一名兼职“心理医生”,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他提出大高采精细化管理项目,把综采大高采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5%,每月增加产量2.5万吨。
“在我们项目部,和我一样的兼职‘心理医生’有十几名。大家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羿传洋说。
“这个技巧掌握了吗,还有什么疑问?我现场给大家解答。”朝源煤矿掘进副矿长、兼职“心理医生”马建荣利用交接班时间,对掘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作为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一名研究生毕业的掘进专家,马建荣一直带领员工攻坚掘进新型支护。同时,他还担任企业的“特聘教授”,开设支护、安全、规范操作等培训班,累计培训1600余人次。
46岁的员工张建红,在马建荣手把手的帮助下,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张建红成长经历相似的还有4名学徒,他们都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每月能领到500元的技能津贴。
王浩于去年进入阴湾煤矿项目部工作,一开始,他对“三班倒”的工作安排不愿接受。
“你有什么困难吗?”该项目部安全副矿长、兼职“心理医生”刘大伟得知后,经过多次真诚沟通,终于知晓了他的“隐情”。原来,王浩报考了榆林学院成人本科,每天上午需要上网课。眼看要毕业了,如果长期上夜班,没有精力学习,他害怕自己毕业不了。
刘大伟第一时间把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并安排他上“长白班”。后顾之忧解决了,王浩也能安心工作了。半年后,他顺利拿到本科文凭,还成了该项目部培训科的专职讲师。
员工心声哪里听,员工诉求哪里说,只要企业和员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沟通桥梁畅通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兼职‘心理医生’在一线为员工心理‘保健’,打通了企业和员工沟通的‘最后一公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了大作用。”三十工程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