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矿建企业,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朝源煤矿把员工多元化培养培育融入到每一个班组中,尊重班组差异,根据班组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充分释放自我成长的空间,让员工在企业干得更舒心,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自定义班组文化 研讨特有激励制度
日前,在一如往常的班前会上,综采队检修班提高班组正在进行正能量小故事分享。
该班班长李永强的感悟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班组。“每日的分享会是只属于我们班组成员的学习时刻,让成长更快,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向上”。
作为一家托管生产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有煤矿从业经历。如果管理放进一个模式,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主动性。
在朝源煤矿,每一个班组都拥有宽裕的空间来建立适合自己的文化和管理特色。从员工的激励制度,到班组文化理念,再到管理创新,都是班组根据自身实际来自主定义。
综采队为了充分激发员工的能量,经过组员共同研讨,确定了以“争当小老虎,奉献每一天”为理念的班组文化。
在这个班组中,班长陈伟带头践行班组文化,用实干的工作作风,将“我想干、我要干、要干好”的态度不断输送给每一名员工。
在工作现场,陈伟都会早早来到现场进行巡视,查问题严交接。收班时,排查隐患,有一个茬口存在问题,他会陪同员工一同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陈伟与同事研讨制定了一系列本班组特有的激励制度。比如,班里设立了回收材料奖,依据绩效制度,对回收、节约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班前会定期通报业绩,调动组内员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陈伟说:“班组以员工实际情况为基准定义班组文化和制度,让班组充满正能量的协作、互助氛围,让每一名班组成员敢于拼搏,勇担风险,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朝源煤矿,有很多优秀班组都通过“自定义”的班组文化和制度来打造金牌班组,助力每名员工的成长。
组建特别行动班组 创新双向确认工作法
机电队结合工作性质和分工,组建了三支特别行动班组,用小团队的攻坚战,来确保全队各项突击任务完成。这个小团队,工作灵活,行动快捷,员工都愿意参加。
朝源煤矿以班组为单元,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班组研讨,达成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把方案优化整合成企业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方案。
“我们电源开关上,有一种控制系统的电子阀,员工在检修时,一旦出现哪怕只有头发丝粗细的小线头,都可能造成无法设想的悲剧。”机电矿长齐蒙说。
为了杜绝出现小线头,全矿的9个机电班,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提升各检修环节的精度,通过“死盯”生产全流程寻找杜绝小线头的方案,提升设备的完好率。
有一次,综采队机修班长张伟在巡检中发现,组内的一些年轻同事在移架操作中,总是出现阀门半封闭状况,造成一些支架初撑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身为班组老将的张伟,创新了一个双向确认工作法:在整个移架操作中,安排两名师傅完成,一人操作,一个确认,如此下来,操作规范安全,完美无瑕疵。
班组逐渐在实操中尝到了双向确认工作法的甜头,支架初撑力不足的现象消失了。如今,双向确认工作法已经升级成为全矿制度化的员工操作流程,在每个班组内得到了普及应用。
朝源煤矿矿长刘伟洋认为,班组管理需要“宽松的空间”,员工更需要自由的环境和和谐氛围,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工作起来更有劲。工作遇到的问题,他们会自觉克服;自身存在缺点和短板,他们自然会主动解决。每个细胞都动起来了,煤矿的管理水平水涨船高,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朝源煤矿针对班组创新设立了进步奖、新人奖、最佳建议奖等,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对企业成长的参与感,越来越多的班组成为管理创新的“原创地”。
“我们以班组为载体,鼓励班组发现生产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更多的员工找到了工作价值感,有了工作成就感。”总工程师赵斌说。
通风班曾经纪律涣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量少。新班长李军在队里的指导下,为这个10多人的班组量身打造了质量捆绑式的管理模式,质量不过关,人人有责任,以实现层层管理,实现“众人拾柴”,班组成为一个团结一心的突击班。如今,该班组成为矿上的业绩优秀班组,并获得矿上“金牌班组”称号。
李军说:“要带好班组,首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同时,骨干组长和所有人一起工作,缺哪个岗干哪个岗,吃饭最晚,上岗最早。下班时当所有员工都走了,我和组长们都是最后一批离开。”
此外,这个矿在班组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在工作之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让员工把班组长当作亲人,敞开心扉,共建和谐大家庭。
针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矿上设计了“三讲一落实”的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