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安徽工人日报》:筑梦一带一路 谱写人生芳华

发布日期:2019-10-25   发布人:   点击:

毛三宝,男,43岁,中共党员,1993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过机修工、机电队长、机电副经理等岗位工作,2008年开始担任项目经理,先后负责了云南雨汪,淮南张集第二副井和顾桥深部进风井项目,现任印度马兰杰汉德项目经理,多次获得集团和七十一工程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

开拓进取做扬帆海外先行人

“党员是块砖,组织需要我就搬”。当他被问及为什么愿意跑到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全然陌生的异国他乡去工作时,毛三宝这样回答。

2015年下半年,我方中标印度马兰杰汉德铜矿主、副井井筒掘砌及安装项目。集团和公司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这个担负中煤矿建开拓印度这个大市场的重任交给毛三宝。刚接到任命时,他有惊讶,有疑虑,也有彷徨。虽然在国内立井掘进领域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去海外施工对他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印度法律、市场以及各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都和我国不同,语言也不通,国内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否很好地应用在海外项目工程上,没有准备的他感到是的巨大的压力。但作为一名永不服输的矿建人,他心中更多的是面对挑战的跃跃欲试,他的胸腔里,永远都跳跃着一颗勇于创新、勇往直前的心。他深知,企业要发展、结构要转型,就一定要走出去,就一定要有第一个走出去的人,再艰辛的路也要有人去走,再困难的事也要有人去做。

背负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他于2015年11月份奔赴印度,正式开始马兰杰汉德铜矿的筹备工作。

尽管在出国之前,毛三宝和筹备人员做过大量的考察和市场调研,但刚出国正准备大展身手的他,却被告知因井架不合标准,无法施工。印度执行的是1961年版英国矿山凿井标准,尽管我国设计的凿井井架已有几十年施工经验,但在印度却未通过技术审核,遭到了业主的质疑。面对出国后第一个没有想到的难题,毛三宝没有退缩,尽管语言不通,他还是带着翻译,到市政公司和业主方去沟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每个技术分歧,经过四处奔走、多方沟通协调、数十次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于2016年6月20日通过了印度技术咨询公司对于井架及基础强度验算的审核,确定了施工图纸。然后在现场人员的努力下,加班加点,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忙碌,在印度大陆上竖起了我们的第一座井架。

砥砺奋进做担当有为实在人

“我是七十一处的项目经理,是七十一的一名员工,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有作为、敢担当才能实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毛三宝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在国外施工,不要说设备、人员进出国境的繁琐程序,项目部出国后最头疼的是,国内的经验常常会失去作用,有些在国内不是问题的,在这里却成了大问题。

项目施工,离不开各种材料。而在印度,材料采购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印度市场远没有达到国内市场的成熟程度,有些材料很难买到,毛三宝与采购人员一起拿着物资清单,多方出击,四处“下手”,使尽浑身解数,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克服。印度的供货商和国内不同,他们通常没有仓库,不存货不备货,需要什么东西不可能即时拿到,只能先下订单等待。为了不影响施工,毛三宝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根据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施工,提前订单催货,采购必要的设备材料,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最让国内人员难以适应的还是气候。印度最热的几个月里,工地现场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烤箱,日平均温度在45度左右,最高甚至超过50度,现场金属材料的表面温度达到65度以上。可以说这种气候条件,无论是对人的身体还是意志都是一个绝大的考验。而且受多方条件限制。在国外正常施工人员远低于国内同等项目施工人数。针对项目人员少,天气热,岩石硬等诸多困难,他发动项目部党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组织机关及辅助人员加班加点助力生产,还专门制定了快速施工嘉奖办法,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项目副井在表土段施工中,遇到了流沙层。在国内,通常采用冻结法进行掘进,这也是最成熟、最安全的方法。但在印度却不具备冻结条件。为了最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毛三宝同项目部有经验的职工反复推敲,不厌其烦反复探讨,向部室进行技术咨询,并充分结合现场实际,一遍一遍不断尝试,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管棚注浆、短段掘进的施工方式,克服了20多米的流沙层。2017年5月份,在项目部职工共同努力下,马兰杰汉德项目部辅助井基岩段施工取得了单月进尺106米的好成绩,全月安全生产无事故,创造了印度铜矿施工新记录,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处在立井施工中的绝对实力,也为中煤矿建品牌走出国门,进军海外谱写了华丽篇章。

关心关爱做职工群众贴心人

“暖人心,稳人心,是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也是管理海外项目的基本,”毛三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得。

由于项目职工长期工作在外,又离家万里,难免思乡心切,毛三宝一直与职工们吃住在一起,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工人聊天,听取职工的心声和烦恼,及时帮忙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发现矛盾及时调解,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做工作,消除了很多职工的误解和不和谐的苗头,稳定了职工队伍。

因气候炎热,为了防止职工被金属部件灼伤,毛三宝要求现场所有需要用手触碰的铁件都要用布包上再操作,每隔半小时现场要进行一次洒水降温工作。所有职工宿舍、办公场所、重要车间装备空调或冷风机。因工作需要,项目部招收了数十名印籍职工,为了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项目部专门聘请了一位印度厨师,制作印度风味饮食。此外,项目部还因地制宜地举办了各种文体活动、想方设法地改善伙食,每遇有人生病,立即安排就医,从各个方面关心着身边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在工地感受到了温情,团结了职工群众,也增强了项目部凝聚力。

继续前行做不忘初心奉献人

“这就像一篇没有完成的作业”“做一件事应当有始有终,现在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二,正是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在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刚从病床上起来的毛三宝向家人央求道。公司领导考虑到他身体原因,准备把他安排在国内项目。然而,他坚决要求,“我还是想会印度,你看我这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了”。就在5天前,毛三宝因脑部出血,头晕头疼,还处于半昏迷状态,一下飞机,就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直接进入了紧急治疗室。

2017年底,印度马兰杰汉德铜矿项目部调整了施工组织计划,改进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撤离了富余人员,加上春节部分人员回国过节,项目部人员一度十分紧张,原来7个班子成员,还剩下3个班子成员,为了按时按量安全顺利完成生产任务,作为项目部经理毛三宝感到压力巨大,当时正进行第四层马头门施工,他坚持每天都下井,与技术员一起,对施工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在井下一呆就是4-5个小时。为了方便及时处理项目部事务,在井口调度室,经常连续3-4天不回生活区。有一次井下挖掘机出现了故障,作为干机修出身的他,在井下带头组织抢修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上井。由于长期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和印度当地天气炎热,在井口调度室值班时,他突然晕倒在会议桌前。随即他被送到了印度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据医生说,脑出血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而且急性期病死率达30%~40%。由于情况紧急,印度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毛三宝决定回国。回国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毛三宝身体逐渐康复。

他带领的职工离家最远,在海外市场开拓走的最先,在为企业转型升级做贡献上他也一跃站在了最前,他用苦干、实干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用攻克一个个难题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和信念。


上一条:中安在线: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矿建“足迹”
下一条:《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开源路桥公司成功进入雄安市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