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申报2019年度省属企业青年
文明号和省属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的公示
2019年度省属企业青年文明号和省属企业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工作已经开始。根据集团及各单位的创建情况,对照省国资委团工委创建标准,集团拟推荐以下2个集体和1个个人参加申报,具体如下:
一、推荐申报2019年度“省属企业青年文明号”集体
市政工程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5B标项目部,现有职工总人数33人,35岁以下青年人数及比例为80%。项目书记、经理徐珊,1985年10月出生。
二、推荐申报2020年度省属企业青年文明号创建报备集体
第三十三工程处BIM技术攻关小组, 成立于2017年,现有组员8人,年龄全部在35岁以下。小组负责人杨超,1990年5月出生。
三、推荐申报2019年度“省属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程强,男,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通风科副科长。
诚挚接受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如有意见,可于本公示公布之日起至2019年11月11日前向集团团委反映。
电话:0551-63872806。
附件:推荐集体和个人事迹材料
集团团委
2019年11月7日
蒙城路上的“铁营盘”
---中煤矿建集团市政工程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
5号线5B标项目部集体创建材料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有这样一个项目部,凭着练就的过硬基本功,把“流水的兵”打造成了铁的团队,铸就了一座铁的营盘。
在繁忙的蒙城北路和北一环交口,崭新整洁的围挡内,合肥最深地铁站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这里高高飘扬着中煤矿建市政工程公司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5B标项目部的“铁营盘”旗帜。
铁营盘的“OLC工作法”
万事开头难。在吹响进点的“集结号”之后,项目部才充分感受到,想要在合肥市中心主干道蒙城路上施工一个长274米、标准段宽22米、深34米、合肥轨道开建以来技术难度最大的地下4层车站,谈何容易?
这个时候,项目部充分发挥了统一思想的作用,经过连续的形势与任务教育宣传,团队士气迅速得到了鼓舞。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青年小组接连成立,带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展开来。
这支青年队伍的一大工作法宝,就是他们自己总结的“OLC工作法”。也就是无论多么复杂、多么有难度的事情,先确定一个总的目标“O”,再梳理出保证目标完成的任务清单“L”,并在过程中加强督办,确保按时保质闭合做好“C”,这样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所有的事情都会稳步向前推。
在项目进场之后,经过多次论证,必须采取封闭主干道蒙城路,才能确保施工正常进行,这在所有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项目部交通疏解青年攻关小组团队迅速梳理所有需要外协的单位名单,并确定了内业方案制定和导改外协同步开展的先期思路和任务清单,开始专项攻关工作。
在这之前,放弃该标段的中铁兄弟单位,正是因为18个月都没有完成导改任务,不得已才放弃了工程。专项攻关小组认为,正是因为之前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开展攻关协调才是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在没有市中心交通导改经验的前提下,攻关小组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打听,协调方案也在一遍遍地确定又一遍遍地推翻中逐渐成熟。历经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部终于在2019年5月拿到了政府批文,这时距离正式开展导改攻关只历时了3个月。
铁营盘里的“同心圆”
走进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5B标项目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项目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LOGO—党建生产同心圆。在这里,就是凭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青年团队,共同建设出了一条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同心圆”道路。
项目部的3个集体议事会议规则,都充分体现了“同心圆”的理念,一个又一个汇集青年人集体智慧的好点子、好做法得到了应用,。诸如青年技术人员交接班时上讲台、“经营工作日志”、安全员日销项工作记录等实用、高效、有特色的工作纷纷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年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抓安全,这里的青年也做的很有特色。在施工现场,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从事技术、物资、后勤工作的青年员工,各自分工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安全监督岗”,象征蓬勃生机的绿色岗位牌,是他们的光荣标识。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和安全员一起查风险、排隐患,正因为有了他们,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面对紧张的工期,如何改进工艺加快围护结构施工进度,也成了青年人们的一个课题。在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的座谈务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统一汇总了大家的意见后。很快,传统的成槽机抓至岩层、铣槽机工序得到了优化,在铣槽前采用旋挖钻进行提前引孔,大大缩短了铣槽工序时间,2019年10月的最后一周,这支队伍创造了7天完成5幅超深地下连续墙的记录。
铁营盘里聚人心
青年作为项目部的主力军、生力军,如何调动这一群体热情,成为项目部要落实的重点工作。项目部高度重视温暖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振奋人心的“四个人心工程”,开创并落实了一系列有创新、有成效的工作。
走进项目部的党员活动室,你会惊讶地发现活动室门前还有一块“心理减压室”的门牌。“这是我们着重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亲情化管理,做到“有人听心事、有人来管事”的重要体现。”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徐珊边说边推开减压室门。按摩椅、减压拳击、动感单车应有尽有,忙碌了一天的员工可以在这里冲上一杯咖啡,躺在按摩椅上,听一首轻柔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身心。
打开档案柜,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档案,这便是项目部为全体青年员工倾心打造的“青年人才成长档案”。性格色彩分析、培训与述职评价记录,不仅完整记录了员工的成长轨迹,也为项目部更好地开展人才工作提供了依据。
刚刚担任技术部副部长的周黎明,最近签了“影子工程”协议,他说到:“已经入职三年,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深层次的管理技能教授,太及时了!”在他的“影子工程”协议书上,师傅这一栏,居然有7个人的签名,这7个人全部都是项目部支委成员。一徒多师、多元教育,是项目部为周黎明量身打造的专项培训计划,在合肥项目部,和周黎明一样的“徒弟”,还有很多。
负责现场施工调度的李猛,最近一段时间干劲尤其地足,他刚刚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谈心谈话。项目部为全体青年员工统一做了DISC工作特质心理画像,并逐个开始进行谈话分析,点出优缺点,帮助指导青年员工制定了三年职业规划分析SWOT模型。有了规划,奋斗的目标更加明确,青年人的脚步也更扎实了。
“勇担时代责任、牢记使命担当”,这是合肥项目部倾力打造的项目文化核心内涵,也是这支青年团队的内心写照。我们相信,这样的一支青年生力军,必然会担负起城市基建发展的重担,走出自己的新天地,“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号角也必将越吹!越响亮!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第三十三工程处BIM
技术攻关小组事迹简介
中煤矿建集团第三十三工程处BIM技术攻关小组成立于2017年,现有组员8人,年龄全部在35岁以下。BIM技术攻关小组日常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助力项目生产、安全文明施工、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并积极与施工应用团队交底,根据工作实际撰写了相关方案和实施细则15部。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已初具规模,现场管理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应用效果显著,经过核算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工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IM技术攻关小组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煤矿建集团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2019年取得了安徽省建设厅举办的BIM大赛优秀奖的好成绩。同时,2年多来申报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程强事迹简介
2013.2~2013.12,程强参与的《大众煤矿副立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2~2013年度中煤矿建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针对该立井煤层顶板破碎且上覆岩层含水量较大、煤质松软、瓦斯含量高具有突出危险性等特点,负责协助编制井筒揭煤防突技术措施、钻孔瓦斯抽放技术方案,并在现场指导施工。施工中采取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通过在过松软煤层时采取煤体固化和金属骨架措施、优化消突钻孔设计、卸压增透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实施,取得预期消突效果,确保了安全顺利揭过煤层。该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益240万元,利税35万元。
2012.1~2014.4,程强协助编制的“独眼井井下长距离、多头巷道施工负压通风方案”,在河南新郑李粮店煤矿北风井和淮南新集一矿西副井二期工程施工中成功应用,两种方案均成功解决了一个井筒内无法安装多路风筒和通风机能力不足、通风距离长以及多头掘进等问题,确保了二期工程施工通风安全,节约资金一千余万元。
2009.10~至今,程强经常深入项目部,现场指导、解决通风系统改造、高突矿井揭煤、井筒穿采空区等重大“一通三防”重点工程。累计负责编制多个“矿井二三期工程通风设计”,现场指导李粮店煤矿、炭窑沟煤矿等多个项目的通风系统改造工程,协助编制了“东大煤矿主副立井揭3号煤层防突设计”、“李粮店煤矿北风井胶带大巷揭二1煤层防突设计”等多个揭煤专项防突设计。参加了集团组织的通风瓦检工技能提升培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