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三十六工程处积极贯彻集团“1236”总体改革部署,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重点拓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升级赋能、创新平台集群、主体价值提升”四条创新发展路径,在深入推进科技强企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上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攻克。聚焦安全快速施工、防治水等关键领域,投入科研费用3282.45万元,立项推进滑移式拱形液压临时支架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超深复杂地质条件下TBM岩巷掘进关键技术研究等5项研发项目,并形成《陇东地区深部软岩快速施工工法》和《瓦斯(油型气)条件下巷道快速施工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矿建装备升级进一步推进。加大矿山施工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持续落实集团“大型施工装备智能化升级及数字化改造项目”工作部署,投入资金1982.19万元,购置了凿岩台车、液压锚杆钻车等一批先进设备,建成使用高质量高水平机械化作业线4条。岩巷施工中,投入使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大型地下巷道开挖成套装备-TBM(盾构机),面对复杂矿井条件,最高单班进尺16米,“一次成巷”效果明显,施工效率同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提升2.8倍。
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进一步凝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集团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优势。对外致力于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同安徽建筑大学共同立项研发深部煤巷冲击地压及围岩稳定性预警体系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对内致力于搭建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以实用为导向,健全完善小改小革奖励机制,依托现有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小改小革活动,不定期组织安装、测量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不断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同时,以项目为单位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实时攻克施工疑难问题。
主体价值链条进一步延伸。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孵化体系,针对重要研发项目,制定科技研发专项经费,明确责任到人,定时间,给经费,重奖励。创建技术交流群,结合当前各项目科技创新管理现状,采取抽调学习+专项培训的方式,促进科技人才业务能力提升。打通现有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之间的成长转化通道,加强技术领军人才和骨干的培养,3名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分获省部级学术交流一、二、三等奖。
下一步,三十六工程处将依托集团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优势,加强同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导向,通过技术合作,引进实用且成熟的前沿技术,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