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合肥轨道交通一个疫情防控期间,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复工施工项目。
而这里,却又是一个与其他所有复工项目完全不一样的现场。
在这里,由13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在合肥最深的、电力迁改最难的地铁站施工现场,担起了防疫和现场生产任务,汇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利刃,高高飘扬的党旗分外鲜红。
集结号,从“特殊党费”吹响
时间回溯至2月6日,尚在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期的党员共同发起了一次特殊的倡议,全体党员缴纳的2750元“特殊党费”,既寄托着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也拉开了合肥项目部疫情防控和复工筹划的序幕。
这是一个地处市中心的项目,隔离和防疫工作压力都非常大。为了早日贯通这条南北通道,又面临着上半年电力迁改关键性节点,如何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复工?既要充分满足施工现场施工工序必要的劳动力,又要面临所用劳务多数来自高风险疫区无法返岗的困难,同时又要综合考虑施工成本。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
“关键时刻,党员不上谁上!”。
项目党支部结合疫情防控和复工工作,认真制定了实际可行的方案,做好疫情防控“七到位”的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确保防控到位,采取了外省高风险地区劳务用工一个都不返岗,项目管理人员自己动手施工的办法。
就这样,一支由党支部13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悄然成立,确保了北一环路站在3月3日如期复工。
无人动员的“冲锋号”
对于合肥项目部来言,这样的突击冲锋和劳动竞赛,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一次,同样也没有召开令人心潮澎湃的动员会,也没有做长篇大论的鼓舞,复工的冲锋号一响,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生产,没有一个愿意落在后头。
要进场,先过“防疫六关”。进入员工通道,一条笔直的“闯关”路径展现在你的眼前,在防疫主管张志恒的引导下,安康码出示、测温登记、鞋底消毒、手部清洁、口罩更换、防护检查,一个也不马虎。
而这边,党员突击队早就按捺不住激昂的斗志,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抢抓晴好天气,抢在电力土建队伍进场前,确保北一环路站南北纵向场地的悬吊梁工程施工完毕。突击队所有成员走出办公室舒适的环境,换上“戎装”。破桩场地受限,突击队员不顾脏累,趴在狭小的作业面一点一点的抠除;搬运位置狭小,突击队员就一起肩扛手抬,合力将钢筋笼一点点地“挪”到作业面。
无论是操作风镐破除桩头、切割焊接钢筋、支模浇筑、扬尘控制,各种脏活重活累活,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干,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先锋号,写在每张“特殊面孔”上
“干这么多年第一次经历你们这样的施工单位,氛围真的不一样!大家不分上下级一起拼命!”备受感动的项目驻场监理李晓冬一遍拿着铁锹帮着清扫一边称赞地说,“你看,钢筋班组,一个项目副经理、一个副总师、三个部长级、两个副部长级。
”
这样的“跨界”和劳动竞赛场景,你每天都会看到。
项目副经理张明涛此时俨然已是一名熟练的钢筋工,一边绑着钢筋,一边和身边的同事交流指导着。副总师张玉生在前一天电焊作业太久,眼睛出现了红肿,为了抢进度,他不顾眼睛疲劳休息了半天又“带病上岗”。突击队的几个年轻人中,李猛、郑怡涛、程帆、周黎明,有的是经历了几个工地历练的“熟练工”,有的还是第一次实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郭福东和韩明光也不愿输给年轻人,经验丰富的他们有条不紊,和年轻人一起争做“排头兵”。
初春,乍暖还寒,现场却早早被党员突击队的热情“点燃”起来。虽然每个人被厚实的口罩遮住,但你仍然能从眉眼之中、从一张张“特殊面孔”,时刻感受得到他们的坚毅和自信,感受得到每名党员树起的每面旗帜,感受得到这里的党旗分外红。